PDA

檢視完整版本 : [LDS]六個月來臺灣攀岩界LDS


大濟
2008-07-25, 23:34
把這六個月來對臺灣攀岩界觀察心得啦迪賽一番!

臺灣沒有比賽型的選手。如果有,黃百樂和李虹瑩勉強可算是,男的沒有。我心目中所謂的「比賽型選手」是:把比賽當作天職,除了奪名別無它心,企圖心強,訓練有毅力有計劃(一兩年長計劃),個性謙虛,永遠知不足,不抱怨硬體不好經費不足等等,也不會為人間俗事分太多心。

而我們現今所謂的選手是:志在參加(國際比賽)但不在奪標,比賽時永遠有心理因素,比賽前後倒是常為一些有的沒的吵的很有氣魄,練習是幾天的熱度,但總有人抱怨奬金、訓練、環境等誘因不夠,等等。這樣下去,總有一天,一場比賽工作人員會比選手和觀眾還多,決賽路線難度不到 5.13 也沒人能完攀。

除了比賽,運動攀登在臺灣也被「推廣」的太偏狹。 CB-Test,ABC-教,ABC-裁等「公器」把攀岩的人訓練成涵養和觀念普遍的都不足。除此,臺灣很多推廣攀岩的主事者忽略了一個事實:傳統攀登是運動攀登基礎的根,也是終極的果。只有在臺灣,傳統攀登會淪落到稀有動物,不但瀕臨絕種,還被多數的選手看不上眼,這樣的攀岩價值觀也算臺灣的另類奇蹟。

談到推廣,中華山協握有權力資源但不曉得該作什麼事,倒是會全心全力為了一些個人行為在那裡大做文章。

臺灣的攀岩界現有生態,要推廣,扎根的工作很重要,尤其是青少年,但中華山協在這方面的努力少的可憐。倒是一些民間團體把青少年扎根當成職志,但這些民間團體主事者鮮有互相交流,所謂的「小池塘裡的大魚」心態將地區性的推廣成了勢力範圍劃分的因,閉門造車也成了果,這樣子搞下去,現在的努力了不起造就一些「本土」明星,臺灣本地爽爽而已。

所以,「小池塘裡的大魚」可能就是暫時的結論吧!臺灣不大,小池塘倒挺多的,大魚也多。大魚相輕,很想搞大自己的小池塘(搶舞台)。搞來搞去,池塘就越搞越多,就越搞越小,大魚搞不清楚,因為越這樣搞就很容易認為自己越搞越大,越大就約相輕,而中華山協的種種「制度」只是助長這種風氣而已。

幾年後再回來看看,希望自己是錯的。

layperson
2008-07-26, 00:38
[quote=大濟;20127]把這六個月來對臺灣攀岩界觀察心得啦迪賽一番!
已經引用此文,謝謝。http://blog.udn.com/MarjorieLiu/1203679

chc
2008-07-26, 15:59
同感!!

寄望山協多做一些基礎紮根工作!!

chc
2008-07-27, 16:05
週遭朋友多次提到洪亞婷.嗯.她在高雄有進步空間嗎?

chc
2008-07-28, 17:49
蘭州街很多人爬過.但是路線夠好嗎?
有人反應太指力型.太..
不夠細膩.不夠thinking..

雖然我們都知道
管理者很用心!

就如同山協很苦心.用心.

jung
2008-07-28, 20:29
攀岩比賽≠攀岩
競賽只是攀岩延伸的一部份而不是全部
攀岩不是只有比賽
在爭名次的競賽中攀岩被曲解了
雖然那看起來確實是在攀岩
但那是一種攀登競賽
太過於推廣競賽會扼殺掉攀岩
攀岩是為自己而爬
競賽是為贏過別人而爬

Tony
2008-07-28, 22:49
我倒是很期待推廣攀岩團體後,團體能夠增加選手的動力.如果能夠學學日本人排些專門的訓練,並且由中華山協提供指導與協助.這樣的團體才更有意義.

目前我知道的團體有台北,新竹,嘉義,高雄(北至南,無排名的意思).就攀岩資料庫的訊息來看,新竹本身就做得蠻棒的,也很積極.台北這邊的蘭州街抱石場其實原本就弄得很棒了,定期更新路線,舉辦小比賽.不過在山協說要弄團體之後,兩個地方倒沒看到什麼特別的改變.(嘉義,高雄因為不熟,恕我不提)

我是覺得如果能把這個制度更落實,幫助攀岩界進步,那麼就沒有什麼讓人好疑慮的地方.不然總是會有人覺得弄團體是某人條款.對老手看起來煩,新手也不知道這是什麼鬼........=.=

以上個人淺見,心直口快,若有得罪請多包涵.

richie
2008-07-29, 01:38
蘭州街很多人爬過.但是路線夠好嗎?
有人反應太指力型.太..
不夠細膩.不夠thinking..

雖然我們都知道
管理者很用心!

就如同山協很苦心.用心.


那我可以肯定這位朋友你沒有爬過所有的路線才有這種看法

自從半年前開始

本店換線後的路線數量幾近破百

而這些路線通常由我們店裡的夥伴共同鑽研出來的

光定線員就6-7個人

每個人的特質皆不盡相同

像譽中的路線...
大多屬於短距離爆發力型,不過他是我們定路線時的一把尺
如果定現時有誰的路線有距離上的爭議時,由我的LZS的
度量衡大師-陳譽中出馬,一量便知....

至中的路線...
LZS的精神領袖,即使大多時候都退居幕後,與我們的工頭-嘉鴻大師
投入苦工的行列,為打造新牆流血流汗,但偶爾會來插花個幾條
路線則屬大開大闔的豪邁風格

姿妃的路線...
由於姿妃是我們店裡唯一的一位女性夥伴
所以較低強度的路線大多是由她負責

中承的路線...
路線極具巧思創意,偶有驚人之舉,細膩的風格跟他渾身的肌肉
可以說是格格不入,雖然目前在南投高就,不過每次到了店裡換線
的季節,他總是不辭千里,特地北上來幫忙定線

大維的路線...
大維是本店較為資淺的管理員,在定線上仍有進步空間
不過常有跳脫常理規範的點子,也是本店的藝術工作者

至於我的路線呢...
根據本人的能力指數分配便可窺探出其中的風格
(滿分10)...
耐力-4 爆發力-4 柔軟度-8
指力-6 智力-? 腳的技巧-1
其實,要從眾多的路線中找出我的路線並不難
只要是有大顆腳點,Open點,要把自己縮成一團
或者是需要用青蛙腿換腳...又或者是一條路線
交叉手的次數特別多....那就是我的路線

說了這麼多,就是要給還搞不清楚本店的定線文化的巖友們一個交代
本店的經營理念雖然是"不以營利為目的",但並不表示我們會打馬忽眼
本店幾乎所有的盈餘在扣除基本開支後,幾乎全是投入在維護及升級巖場硬體設施上
而本店的路線除了著重"量"...更在乎"質"
我們每個定線員每訂出一條路線,便要所有的定線員都有嘗試過
有一致的共識後,才會去評訂該路線的難度
如果今天譽中出了一條"吃人指力夠夠"的路線
那第一個抗議的人一定是我
同理
如果今天我出了一條"腳踏兩條船的劈腿路線"
那至中跟譽中一定輪流把我折腰
每條路線除了有每個定線員的巧思跟壞心眼外
都還經過層層的把關才能順利貼上
或許會有少數的路線有偏離難度
那也或許是大夥在試路線時集體暴走...或集體烙賽
至於
還有巖友對小店的路線有任何存疑....
別客氣
儘管提出...如果紙上談兵無法神領意會
那咱們約個時間...蘭州街見


LZS公關-小傑

chc
2008-07-29, 09:19
上班先.待會在聊.

Casper
2008-07-29, 13:53
蘭州街很多人爬過.但是路線夠好嗎?
有人反應太指力型.太..
不夠細膩.不夠thinking..

雖然我們都知道
管理者很用心!

就如同山協很苦心.用心.

有人~~第三人稱~~~ :)
自己體驗了在說吧~~ :)

A-YUNG
2008-07-29, 23:59
攀岩比賽≠攀岩
競賽只是攀岩延伸的一部份而不是全部
攀岩不是只有比賽
在爭名次的競賽中攀岩被曲解了
雖然那看起來確實是在攀岩
但那是一種攀登競賽
太過於推廣競賽會扼殺掉攀岩
攀岩是為自己而爬
競賽是為贏過別人而爬


我以前經常比賽,我很讚成您說的「比賽不是全部」,不過是不是曲解要視個人看待比賽的態度。其實除了比賽以外,近幾年來由山協主導的活動多了CB Test ,C、B教練講習、邀請外籍教練來台講習、幾年前有北中南攀岩體驗營,比多年前的一年一度中正盃情況己經好多了(很多人都知道,其實山協人力、財力很有限的)。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嘛,我相信任何運動都一樣,看重比賽獎金、獎品、名次、技術交流、以岩會友的態度因人而異,但辦比賽是很方便的一種活動方式。而多數亞洲區的攀岩選手都不是全職的,一位選手是不是比賽型的,我們根據其工作狀況嗎(失業、兼職、全職)? 還是一週訓練的天數或時數嗎?或是態度嗎(我認為這一點比較重要,但我們沒有去具體調查、評量)?

比賽通常只是一年之中幾天的活動而己,是不是因此扼殺了攀岩,那就難說了,有的人在比賽中交到朋友、有些人在比賽中學到上乘的攀岩技巧(比在自己的小社團裡摸索好多了,這是我過去的經驗)、有些進步的人和贏的人獲得快樂和成就感、「勝不驕,敗不餒」,輸了也是種修練。對我來說,爬得快樂最重要。


阿勇

chc
2008-07-30, 10:37
規定是團體會員報名.卻突然冒出個人報名!!
無語中...

Vicky
2008-08-05, 10:17
把這六個月來對臺灣攀岩界觀察心得啦迪賽一番!

臺灣沒有比賽型的選手。如果有,黃百樂和李虹瑩勉強可算是,男的沒有。我心目中所謂的「比賽型選手」是:把比賽當作天職,除了奪名別無它心,企圖心強,訓練有毅力有計劃(一兩年長計劃),個性謙虛,永遠知不足,不抱怨硬體不好經費不足等等,也不會為人間俗事分太多心。

而我們現今所謂的選手是:志在參加(國際比賽)但不在奪標,比賽時永遠有心理因素,比賽前後倒是常為一些有的沒的吵的很有氣魄,練習是幾天的熱度,但總有人抱怨奬金、訓練、環境等誘因不夠,等等。這樣下去,總有一天,一場比賽工作人員會比選手和觀眾還多,決賽路線難度不到 5.13 也沒人能完攀。

態度!不只檢討別人,也檢討自己。不只請別人想辦法改善,自己也想辦法學習、多聽、多反省,貢獻自己的一點點力量。懂得感謝、懂得付出才是一個優秀的攀岩者或選手。否則爬到5.14、得到亞錦獎盃,也只是一種不服輸的虛榮,過眼雲煙罷了。
<o:p></o:p>
抱怨,因為外在條件不佳,所以出現抱怨。但抱怨之後,能否理性溝通,提出在現階段能力所及的建設性改善辦法,而且,持之以恆的執行。光會抱怨、光說懶得做的人,就請把攀岩當成一種relax純休閒吧!
休閒式攀岩與競賽式攀岩不能混為一談。但做人處事的道理卻是一樣的,保持優點,不斷改善缺點,才會進步。而進步程度因個人條件、資質的差異,會有所不同,有的快、有的慢,但只要方法對了耐心去做,一定會有收穫。

不要只想贏過別人,來肯定自己;自己才是最大的敵人。


除了比賽,運動攀登在臺灣也被「推廣」的太偏狹。 CB-Test,ABC-教,ABC-裁等「公器」把攀岩的人訓練成涵養和觀念普遍的都不足。除此,臺灣很多推廣攀岩的主事者忽略了一個事實:傳統攀登是運動攀登基礎的根,也是終極的果。只有在臺灣,傳統攀登會淪落到稀有動物,不但瀕臨絕種,還被多數的選手看不上眼,這樣的攀岩價值觀也算臺灣的另類奇蹟。

CB-Test,ABC-教,ABC-裁等,這只是基本。是不是狹隘?端視個人觀點。<o:p></o:p>
就像『三點不動一點動』是基本,但是不是死版版的依循,腦袋靈活的你,自然會知道何時一定得遵守。<o:p></o:p>

傳統攀登、運動攀登、遊樂放鬆的攀登,競賽吃苦的攀登,都很好啊!我不會傳統攀登,但那個選手敢看不上眼,我也會發揮多話的本事,跟他溝通、討論。


談到推廣,中華山協握有權力資源但不曉得該作什麼事,倒是會全心全力為了一些個人行為在那裡大做文章。

臺灣的攀岩界現有生態,要推廣,扎根的工作很重要,尤其是青少年,但中華山協在這方面的努力少的可憐。倒是一些民間團體把青少年扎根當成職志,但這些民間團體主事者鮮有互相交流,所謂的「小池塘裡的大魚」心態將地區性的推廣成了勢力範圍劃分的因,閉門造車也成了果,這樣子搞下去,現在的努力了不起造就一些「本土」明星,臺灣本地爽爽而已。

所以,「小池塘裡的大魚」可能就是暫時的結論吧!臺灣不大,小池塘倒挺多的,大魚也多。大魚相輕,很想搞大自己的小池塘(搶舞台)。搞來搞去,池塘就越搞越多,就越搞越小,大魚搞不清楚,因為越這樣搞就很容易認為自己越搞越大,越大就約相輕,而中華山協的種種「制度」只是助長這種風氣而已。

很多很多池塘,就代表很多很多機會與希望。
<o:p></o:p>
不管池塘大小,池塘理有不好的自私魚,也有平衡、且努力的快樂好魚。

幾年後再回來看看,希望自己是錯的。

現在或許沒錯,但幾年後,在台灣的我們一定會進步。您也加油喔:)<o:p></o:p>

不要著急、不要貪心、不要放棄<o:p></o:p>
大家都是一步一步地前進

Vicky
2008-08-05, 10:38
個人認為,攀岩要觀念、態度、方法都不偏不倚。平衡,才有進步的遠景。

五月在 iclimb 天然抱石賽,聽牛奶前輩的演講,覺得獲益良多。:I_11:
不知牛奶前輩可否分享當日power point裡的內容?謝謝

旁觀者
2008-08-05, 13:14
把這六個月來對臺灣攀岩界觀察心得啦迪賽一番!

臺灣沒有比賽型的選手。如果有,黃百樂和李虹瑩勉強可算是,男的沒有。我心目中所謂的「比賽型選手」是:把比賽當作天職,除了奪名別無它心,企圖心強,訓練有毅力有計劃(一兩年長計劃),個性謙虛,永遠知不足,不抱怨硬體不好經費不足等等,也不會為人間俗事分太多心。

而我們現今所謂的選手是:志在參加(國際比賽)但不在奪標,比賽時永遠有心理因素,比賽前後倒是常為一些有的沒的吵的很有氣魄,練習是幾天的熱度,但總有人抱怨奬金、訓練、環境等誘因不夠,等等。這樣下去,總有一天,一場比賽工作人員會比選手和觀眾還多,決賽路線難度不到 5.13 也沒人能完攀。

態度!不只檢討別人,也檢討自己。不只請別人想辦法改善,自己也想辦法學習、多聽、多反省,貢獻自己的一點點力量。懂得感謝、懂得付出才是一個優秀的攀岩者或選手。否則爬到5.14、得到亞錦獎盃,也只是一種不服輸的虛榮,過眼雲煙罷了。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o:p></o:p>
抱怨,因為外在條件不佳,所以出現抱怨。但抱怨之後,能否理性溝通,提出在現階段能力所及的建設性改善辦法,而且,持之以恆的執行。光會抱怨、光說懶得做的人,就請把攀岩當成一種relax純休閒吧!
休閒式攀岩與競賽式攀岩不能混為一談。但做人處事的道理卻是一樣的,保持優點,不斷改善缺點,才會進步。而進步程度因個人條件、資質的差異,會有所不同,有的快、有的慢,但只要方法對了耐心去做,一定會有收穫。

不要只想贏過別人,來肯定自己;自己才是最大的敵人。除了比賽,運動攀登在臺灣也被「推廣」的太偏狹。 CB-Test,ABC-教,ABC-裁等「公器」把攀岩的人訓練成涵養和觀念普遍的都不足。除此,臺灣很多推廣攀岩的主事者忽略了一個事實:傳統攀登是運動攀登基礎的根,也是終極的果。只有在臺灣,傳統攀登會淪落到稀有動物,不但瀕臨絕種,還被多數的選手看不上眼,這樣的攀岩價值觀也算臺灣的另類奇蹟。

CB-Test,ABC-教,ABC-裁等,這只是基本。是不是狹隘?端視個人觀點。<o:p></o:p>
就像『三點不動一點動』是基本,但是不是死版版的依循,腦袋靈活的你,自然會知道何時一定得遵守。<o:p></o:p>

傳統攀登、運動攀登、遊樂放鬆的攀登,競賽吃苦的攀登,都很好啊!我不會傳統攀登,但那個選手敢看不上眼,我也會發揮多話的本事,跟他溝通、討論。談到推廣,中華山協握有權力資源但不曉得該作什麼事,倒是會全心全力為了一些個人行為在那裡大做文章。

臺灣的攀岩界現有生態,要推廣,扎根的工作很重要,尤其是青少年,但中華山協在這方面的努力少的可憐。倒是一些民間團體把青少年扎根當成職志,但這些民間團體主事者鮮有互相交流,所謂的「小池塘裡的大魚」心態將地區性的推廣成了勢力範圍劃分的因,閉門造車也成了果,這樣子搞下去,現在的努力了不起造就一些「本土」明星,臺灣本地爽爽而已。

所以,「小池塘裡的大魚」可能就是暫時的結論吧!臺灣不大,小池塘倒挺多的,大魚也多。大魚相輕,很想搞大自己的小池塘(搶舞台)。搞來搞去,池塘就越搞越多,就越搞越小,大魚搞不清楚,因為越這樣搞就很容易認為自己越搞越大,越大就約相輕,而中華山協的種種「制度」只是助長這種風氣而已。

很多很多池塘,就代表很多很多機會與希望。
<o:p></o:p>
不管池塘大小,池塘理有不好的自私魚,也有平衡、且努力的快樂好魚。

幾年後再回來看看,希望自己是錯的。

現在或許沒錯,但幾年後,在台灣的我們一定會進步。您也加油喔:)<o:p></o:p>

不要著急、不要貪心、不要放棄<o:p></o:p>
大家都是一步一步地前進

很少在此(攀岩資料庫)見到這麼好的文章.不據攻擊性又有建設性.
一定要來註冊給她鼓勵鼓勵.希望這能帶起另一股清流.:I_11::I_11::I_11:

rogerjia
2008-08-05, 15:15
[quote=大濟;20127]把這六個月來對臺灣攀岩界觀察心得啦迪賽一番!

臺灣沒有比賽型的選手。如果有,黃百樂和李虹瑩勉強可算是,男的沒有。我心目中所謂的「比賽型選手」是:把比賽當作天職,除了奪名別無它心,企圖心強,訓練有毅力有計劃(一兩年長計劃),個性謙虛,永遠知不足,不抱怨硬體不好經費不足等等,也不會為人間俗事分太多心。

我覺得小傑、恩志、小祁、榮緯等速度賽選手雖然都是非職業選手,但是他們對速度賽訓練用心,是很值得鼓勵的。 當然小翔與虹瑩的鬥志還是很強的,還是雖然山協的速度賽15米標準岩場只有蕃薯藤一座,在沒有政府的補助,我們還是設置完成,也自行開發了一套速度賽計時器,提供給我們的選手做訓練。

而我們現今所謂的選手是:志在參加(國際比賽)但不在奪標,比賽時永遠有心理因素,比賽前後倒是常為一些有的沒的吵的很有氣魄,練習是幾天的熱度,但總有人抱怨奬金、訓練、環境等誘因不夠,等等。這樣下去,總有一天,一場比賽工作人員會比選手和觀眾還多,決賽路線難度不到 5.13 也沒人能完攀。

目前觀眾確實比選手還多,青少年組比甲組與乙組多,但說實在得觀眾確實也不多,觀眾不多的原因很多,有時候真的太熱,熱到觀眾受不了,真希望未來能像日本kazo體育館一樣的室內攀岩場,觀眾至少會多一點。

除了比賽,運動攀登在臺灣也被「推廣」的太偏狹。 CB-Test,ABC-教,ABC-裁等「公器」把攀岩的人訓練成涵養和觀念普遍的都不足。除此,臺灣很多推廣攀岩的主事者忽略了一個事實:傳統攀登是運動攀登基礎的根,也是終極的果。只有在臺灣,傳統攀登會淪落到稀有動物,不但瀕臨絕種,還被多數的選手看不上眼,這樣的攀岩價值觀也算臺灣的另類奇蹟。

中華山協在運動攀登方面確實著墨較多,因為他負責國內的運動攀登選拔業務,培訓業務、教練、裁判講習、CBT 等。但事實上傳統攀登並不會因攀委會辦活動而降低,很多民間團體都有在這方面努力。 傳統攀登尤其是龍洞岩場等問題,因牽涉到風景區管理處等政府機關問題,不是山協想推就能推的問題。攀委會這一部分確實力有未逮。

談到推廣,中華山協握有權力資源但不曉得該作什麼事,倒是會全心全力為了一些個人行為在那裡大做文章。

山協的權力是很薄弱的,委員會經理事會通過的辦法,送體委會核備的辦法,都可以因民意代表的關切、上級指導單位的關切而改變,改變後並沒有大家很開心,還要被各團體質疑老是用專案辦理,弄得我們裡外不是人。其實山協資源也很有限,從2006年要一個北部訓練岩場,要了幾年也沒有,2006年山協理事長就自己掏腰包進口的先鋒賽岩板到中央大學現在也還沒蓋起來(應該今年就會建成)。2008年的世界盃連一個岩場與比賽場地都無法獲得政府的協助,導致難得申請成功的世界盃就忍痛放棄辦理。
其實山協真的資源很有限。

臺灣的攀岩界現有生態,要推廣,扎根的工作很重要,尤其是青少年,但中華山協在這方面的努力少的可憐。倒是一些民間團體把青少年扎根當成職志,但這些民間團體主事者鮮有互相交流,所謂的「小池塘裡的大魚」心態將地區性的推廣成了勢力範圍劃分的因,閉門造車也成了果,這樣子搞下去,現在的努力了不起造就一些「本土」明星,臺灣本地爽爽而已。

基層的推廣的工作其實不應由山協自己辦,基層推廣是由各地區的攀登團體、教練去做,山協去辦理基礎攀岩推廣課程或者是去包攀岩課程,只是會讓人覺得山協與人爭利而已,山協攀委會是負責教練制度的建立,我們知道很多俱樂部都有在做基礎紮根工作,而我們作的是訓練教練、裁判、定線員的業務。如果有相關的委託案,我們也是委託各團體去辦理。

像今年我們已經辦理了一次亞錦賽國手選拔、一次的全國錦標賽、團體也辦理一場蕃薯藤速度賽、一場拓荒杯抱石賽、四期的CBT、一期C級教練講習、一期C級裁判講習、一期A級裁判講習、未來還有一期A級教練講習。 這也是攀登運動的基礎紮根工作,不是嗎。
這幾場比賽中,也增加了乙組及青少年組的比賽,不少青少年組選手也已慢慢出頭了,如林格正、洪雅婷、小天等等,都已經有了傑出表現了。

所以,「小池塘裡的大魚」可能就是暫時的結論吧!臺灣不大,小池塘倒挺多的,大魚也多。大魚相輕,很想搞大自己的小池塘(搶舞台)。搞來搞去,池塘就越搞越多,就越搞越小,大魚搞不清楚,因為越這樣搞就很容易認為自己越搞越大,越大就約相輕,而中華山協的種種「制度」只是助長這種風氣而已。

現在台灣的攀岩的大池塘是不多,小池塘是不少,如果未來池塘很多,魚也很多,池塘慢慢多到會連結起來,池塘就會連結到河流,魚就可以慢慢游到海洋,未來大家的可以游空間就會變大囉。

我也希望岩友能夠給予攀委會指正,如果有資源做不好,該檢討。 沒資源做不好也該檢討。 比賽人數越來越少,該檢討。比賽沒獎金,更要檢討。團體制度是否不好也該檢討、CBT合格率越來越低該檢討,該檢討的太多了。

ROGER

chc
2008-08-05, 19:50
大濟返美登機中.

goodness00000
2008-08-06, 12:36
是喔...回去了喔.....

奇怪?? 他回去需要上網告訴大家嗎...

chc
2008-08-06, 15:16
支持團體報名制度!
山協要硬!
個人選手的事也就不需要上網告訴大家!

psp
2008-08-06, 20:29
支持團體報名制度!
山協要硬!
個人選手的事也就不需要上網告訴大家!

支持團體報名 很好阿:I_16:
那就請某人 別請什麼立法院之類的東西出面幫忙阿
個人選手的事 說不說 報了名 名子列在名單上就知道拉!
還怕人家知道阿?:I_17:

大濟
2008-08-07, 00:17
現在洛杉磯,等飛機回麥迪遜,時差擾人,睡不著,就隨便寫寫好了。

開啓這篇「攻擊性」的話題,用意不是被拿來搞「某人某人怎麼樣又怎麼樣」扯爛污用的。如果要搞,把某人是誰,事實經過寫清楚,自己署真名,然後另開話題,不要習慣性的利用別人的話題自己在那裡小鼻子小眼睛扯爛污。有分教:人要有種,是非才有公道。

回本題:

「建設性」不要和「羅曼蒂克化」劃等號。很多事,尤其是制度和人的互動、長期教育扎根工作、是非公允的真像、人的個性和反思能力,都須歷經衝突和焠鍊才可能有成果,永遠不可能理所當然,水到渠成的 -- 所以,“池塘慢慢多到會連結起來 . . . 到海洋” 就是把一種社會現象羅曼蒂克化了,這種事不會自己達成的,要成這樣的果,端看您怎麼作和引導。

也所以,“方法對了耐心去做,一定會有收穫” 也是羅曼蒂克化了 -- 事實上是:

「方法不一定對,但要有勇氣接受不同的意見;要有勇氣嘗試、自我批判;要有種先否定自己,從錯誤中學習;還要有勇氣接受這一切還都是枉然的可能事實。這才是耐心,這樣才可能會有一些收穫。」西諺云:「Knowledge is provisional」就是此意。

選手如此,團體組織也如此。所以寫這篇具「攻擊性」的話題就是希望從批判性的角度出發,能激起一些深層的討論。如果不行,最起碼希望能給選手、各地的攀岩團體一些另類思考的空間。在臺灣攀岩界,錦上添花、落井下石、逞勇鬥狠(但限於爽嘴皮)的事很常見,但缺乏忠言逆耳、雪中送炭的習性。風行草偃,臺灣攀岩界文化若如此,山協主事者也應檢討。

最後,再強調攀岩的本質。“傳統攀登、運動攀登、遊樂放鬆的攀登,競賽吃苦的攀登,都很好啊!” 當然!但不能反過來說每一形態都具有攀岩的本質 -- 就是無畏的勇氣和心神體質的堅忍情懷。這是攀岩的根,無根就無果無花,選手如此,團體組織如此,臺灣攀岩界也如此。

希望能以此互勉。

Vicky
2008-08-07, 11:43
單憑文字的敘述, 的確有其限制
太過咬文嚼字, 有時也討論不出如何執行的方法
~~只能怪自己才疏學淺 :I_12:

還是把在韓國的觀察心得, 和石頭討論討論
提升定線水準
還有, 努力讓自己的身體健康, 能爬更多的岩 :I_02:

兆修~
2008-08-07, 18:45
立顗在台灣生活不錯吧!!
韓國這邊真的是fucking live阿!!
咬文嚼字的事情不適合我!!
沒意義的事情也不需要廢話!!:I_19:
我好像真的不是比賽型選手!!
不過每次國際賽我跟小翔可是很拼滴唷!!
回台灣在去台中找妳爬岩吧!!:I_18:

Vicky
2008-08-08, 10:21
Jimmy:

你是用弟弟的帳號吧!?

你比國際賽是真的很拼哩!連韓國人也熱血地用中文喊:加油!
但在國內比賽也要有一樣的拼勁啦!常常受傷、路線也沒法一次完攀、、、加油改進囉:)

我仍延續在韓國的規律生活,早睡早起
現在竟然會討厭晚睡、熬夜耶!
昨天可以做一點瑜伽了,
今天早上為了精神與你們同在,
也以烏龜的速度騎了1小時的腳踏車喔!
等你回台灣,我應該可以恢復在Gimhae天然岩場的水準(希望)

要聽李姊姊的話,記得她說的:持之以恆

p.s. 1. 跑完步,有沒有伸展,增加柔軟度啊?
2. 用email聯絡吧!

A-YUNG
2008-08-13, 00:05
立顗在台灣生活不錯吧!!
韓國這邊真的是fucking live阿!!
咬文嚼字的事情不適合我!!
沒意義的事情也不需要廢話!!:I_19:
我好像真的不是比賽型選手!!
不過每次國際賽我跟小翔可是很拼滴唷!!
回台灣在去台中找妳爬岩吧!!:I_18:



記得我曾對你提過,年輕就是你的本錢,以前我個人認為你比賽中的表現,優於你的體能條件(你體力條件不算好)。假以時日,也許兩年、三年,如果能持之以恆、循序漸進一直進步,未必以後不能有好的成績 。

今天聽到奧運中的體操講評,提到某選手是比賽型的選手,其觀點和大濟兄的可能不同,她認為選手能在比賽中,有穩定的表現,甚至能因比賽環境激發潛能,能比平常有更好的「超水準表現」,那就是比賽型的選手。

參加比賽也一樣要循序漸進吧,如果你在國內巡迴賽都可能覺得有挫折感,參加韓國的比賽當然不該有好成績的期待囉,否則豈不是挫折感更大了。

P.S. 我認為平日「長時間」的企圖心,比「比賽中」的拼勁更有能量喔!加油,還是有希望的!

大濟
2008-08-16, 10:59
剛從 Leg Lake 撤退回 LT 的家。我們一家第七次嘗試登 Leg Lake,也是第七次的失敗。這次原因是天氣:昨晚紮營後開始下雪(八月雪!),一直下,厚雪把原本就不清楚的小徑蓋住了,帶的衣服也不夠,只有撤退。等幾天再試!

LT 是美國朋友 Jim Ratz 的妻子,中文名朱藍天,所以 L(藍)T(天)。她一直是 Lander 鎮的游泳教練,自己的女兒 Mei 七歲起跟著練習,週一到週五每天一次,早上五點起床,十年來如一日, Mei 去年以州冠軍拿全額奬學金進入科羅拉多州立大學。

回到 LT 的家,和她聊起游泳相關的訓練。細節不談,我的感想是:游泳好手所經歷的苦和比賽面臨的巨大壓力遠超過運動攀岩好手。攀岩所以能有較多的曝光率只是它看起來好像比較危險和刺激。游泳?誰不會?太多人會,太多好手了。

但論起奪牌,游泳、攀岩那一項運動需要較多的付出?

和 LT 聊到這一屆奧運游泳鬼才 Michael Phelps:

「人家有天份。」
「是啊!我去年在某個場合遇過他。他的腳有14寸長,肩膀有 . . .,身高有 . . .。但是,這不是主因。」
「?」
「他每天訓練兩次,從不間斷,有時候還要洗冰水澡來恢復肌肉疲勞和治療。從來沒有禮拜六和禮拜天,這幾年來他只休息了三天,為了看牙。另外,Phelps 不能接受失敗,這是他主要的動機」

這是一種「比賽型」選手。

LT 的兒子叫 Willy,那天 Willy 和朋友 Aaron 在家用割草機割了一天草。晚上 Aaron 留在 LT 家吃飯。我和 Aaron 聊了一下。

Aaron 今年於 Lander 高中畢業。原本是游泳選手的他,也是攀岩者 ,問他可以爬多少:

「5.13, and probably b . . .」
「On-sighting?」
「Yah, sometimes . . .」

問他 Lander 有幾個青少年爬得和他一樣,

「Handful probably . . .」

Lander 人口七千多一點,就有五、六個 5.13 的青少年攀岩者。臺灣人口兩千幾百萬,我們有幾個 5.13青少年?

Lander 有一個大概是三分之一個蘭州街+二分之一個Y17的岩館,我們有幾個? Lander 有 Sinks Canyon,Wild Iris 等天然岩場計三、四百條路線,我們有龍洞、關子嶺、大炮岩等也是上百條路線,外在環境不是差很多。問題出在那?

問 Aaron 比賽過嗎?他說只去過 Laramie,Wyoming 州的另一個小鎮比過抱石賽。問他為什麼不常比賽?答案是:沒錢參加比賽,也覺得自己爬得不夠好。

Aaron 現在買了兩臺舊割草機幫人家割草,一個夏天大概賺 US$ 800 大元。問他賺錢有什麼計劃,他說賺了錢就可以到別州爬岩,看看別人爬,自己也可以進步。他現在一天割八小時的草,然後在 Lander 的岩館訓練三小時,假日爬天然岩場。順帶一提的是 Lander 也有攀岩教練,是岩館的老闆,叫 Steve Bechtel,也是 5.13 。

看看 Aaron,看看 Lander 這個小鎮,想到美國有多少像 Lander 這樣的小鎮,有多少像 Aaron 一樣的年輕好手,霎那間明白了為什麼人家有 Shama . . .

也突然明白了我們為什麼沒有「比賽型」的選手:

因為我們沒有很多像 Aaron 一樣的年輕攀岩者,我們沒有很多對攀岩運動有足夠熱情、自發性強、謙虛、按部就班、對攀岩嚴謹看待的年輕選手,因而從中可以培養出「比賽型」的選手 -- 美國、日本、韓國(法國、德國、西班牙、東歐諸國?)都有,就是我們沒有!

我們有的是什麼樣的選手?我們什麼都有,就是沒有 Aaron!

XiaoWei
2008-08-16, 22:41
很認真的思考了這個問題
也很認真的問自己

是的,我們沒有....

Vicky
2008-08-17, 00:00
我想,或許是台灣的教育與文化使然,許多大人並不瞭解孩子,不是限制就是放縱,所以現在沒有Aaron!?

不管你是不是年輕人,都需要思考:自己想追求的正面價值是什麼?然後去執行!
或許我沒機會成為像Aaron一樣的人,但我有我的小小理想,及支持我向前的勇氣,即使會挫折,即使要花很長很長的時間,just do it ! (但別忘記尊重!)

goodness00000
2008-08-18, 12:26
我爸媽說運動有幾百種
難道一定要選攀岩嗎
別種運動都沒有所謂的突破,身心解放.超越自己嗎 ....

Birdman
2008-08-18, 14:29
「攻擊」.....

我自己有個小岩場,三隻小貓在爬。不比賽,偶而出去外面亂爬。

我相信我家這幾個三腳貓,爬的比誰都兇悍,偶而出去外面踢個館,被修理了,回家再練不行的地方,為了是什麼 ?? 比賽嗎 ??? 我自己下的定義是,「狂熱」。

國手 ??? 什麼東西啊 ??? 誰電誰都還不知道。 狂妄的自信.....,不在於輸贏,而是在於自己的突破。

攀岩者 ?? 你有多久沒有進步了 ?? 還是卡在那個瓶頸嗎 ??? 也許你可以贏過很多人,但是你很少贏過自己。

我剛學爬岩的時候,聽說有人爬上13c了,七八年過去了,總於有人上了13d,這麼長的時間,台灣「終於」多了一個級數。

也許我現在能爬的也只有10ab,又怎麼樣 ??? 我感覺,我還是有進步。對一個眼睛漸漸老花的人來說。我想要的是我自己的極限。

也許台灣的環境不好,也許制度也沒有很好,也許什麼都不好,....... 問題在於你認清了自己了嗎 ??


攀岩 ?????? 你剩下多少的狂熱 ????

a-wei
2008-08-18, 19:53
ㄣ....

也許我早已沒了狂熱 那是啥時熄滅的我也不再去想

有的只剩單純的快樂 只為快樂而爬

功力退步了許多 能爬多少又如何 還是在牆上當一條蠕蟲

如同爬山 潛水 溯溪 也許再加個家庭旅遊或是單車

我只想說那都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的生活還有家事跟工作還有家人也有朋友

還要再加點雜七雜八的那些才是完整的我

那其他人ㄋ ? 干我啥事啊!! 有人願意快樂的跟我爬就好了!!!

Vicky
2008-08-18, 21:03
其他的運動也包含所謂的突破,身心解放.超越自己<?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o:p></o:p>
但我們選擇了攀岩啊!<o:p></o:p>
喜愛攀岩的方式很多:傳統、運動、先鋒、抱石、休閒、競賽、、、<o:p></o:p>
如果你也喜愛攀岩,也想在攀岩上有所突破,大濟、Birdman、A-YUNG的感想的確值得思考<o:p></o:p>
<o:p></o:p>
優秀的攀岩者有目標、有計劃,關心他人、願意為他人付出、奉獻<o:p></o:p>
優秀的攀岩者,有可能成為一個傑出的國手<o:p></o:p>
但,傑出的國手不一定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攀岩者<o:p></o:p>
<o:p></o:p>
國手只要努力奪牌、為國爭光,社會就會給予肯定、讚許成功<o:p></o:p>
在飛魚傳奇報導裡寫到:「2001年15歲9個月的Phelps在教室坐不住,媽媽要求老師把他排在最後一排,不過小費為了游泳,可以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先練習一個半鐘頭,下午再游兩、三個小時、、、高中時期,他的功課就是看自己在國際賽的錄影帶,檢討缺失、、、」人家選手真的很努力!<o:p></o:p>
也希望,小費變成老費時,還能如此「規律的生活」(不是指訓練),並喜愛游泳
<o:p></o:p>
推薦電影「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o:p></o:p>
在比賽中克服壓力、克服只在意排名的心態,也是一種自我挑戰與成長<o:p></o:p>
比賽很有樂趣哩!不要畏懼比賽喔!<o:p></o:p>

Tony
2008-08-21, 11:18
糟糕
像我這種愛看漫畫的宅男看了大濟的描述
總覺得這種生活和日本拳擊漫畫好像啊
如果像"小拳王"的主角一樣在擂台燃燒殆盡的人生也別有一番滋味
可惜這樣的能量之巨大 小子不配......

nature
2008-08-21, 12:39
Tony:
那就燃燒你適當的能量吧!

殆盡!? 狂熱燒完了,如未來何繼續?放棄理想嗎?對人事物感到灰暗嗎?
留點希望吧!

阿郎
2008-08-22, 17:11
爬岩就是爬岩!!沒有那麼複雜!!

Vicky
2008-08-23, 01:48
對呀!對呀!:I_02:

tri
2008-09-14, 12:03
THE KEY to climbing well is to climb as much as u can. in yosemite in the early 1980s, we indulged ourselves in climbing as if it were more than a

full-time job. we worked at it five days a week, 8 hrs a day,and we put in a lot of overtime.

the only problem was that climbing was a job without pay!!
..:I_06::I_06:

ed512
2008-09-16, 21:21
攀岩
對某些人來說是嘗試一下
對某些人來說是玩玩而已
對某些人來說是一輩子的事

對於你所堅持的事
你肯不肯浪費青春,浪費生命
來完成你想要的東西

.................................

nature
2010-05-21, 12:41
對於你所堅持的事
你肯不肯浪費青春,浪費生命
來完成你想要的東西

.................................


ed512 或許當時 你不是刻意選擇 「浪費」 這個字眼

此刻 我想

對於你所堅持的事
你肯不肯付出青春, 珍惜生命
來完成你想要的東西

anmin
2010-05-21, 21:41
[略...] 順帶一提的是 Lander 也有攀岩教練,是岩館的老闆,叫 Steve Bechtel,也是 5.13 。

看看 Aaron,看看 Lander 這個小鎮,想到美國有多少像 Lander 這樣的小鎮,有多少像 Aaron 一樣的年輕好手,霎那間明白了為什麼人家有 Shama . . .

也突然明白了我們為什麼沒有「比賽型」的選手:

因為我們沒有很多像 Aaron 一樣的年輕攀岩者,我們沒有很多對攀岩運動有足夠熱情、自發性強、謙虛、按部就班、對攀岩嚴謹看待的年輕選手,因而從中可以培養出「比賽型」的選手 -- 美國、日本、韓國(法國、德國、西班牙、東歐諸國?)都有,就是我們沒有!

我們有的是什麼樣的選手?我們什麼都有,就是沒有 Aaron!

再加一句狂語好了...
我們有的是什麼樣的選手?我們什麼都有,就是沒有 Aaron..
..
..
還缺一個 Steve Bechtel.

tri
2010-05-21, 22:47
nature說的..我大概了解

anmin說的..我不太了解

nature
2010-05-22, 01:31
再加一句狂語好了...
我們有的是什麼樣的選手?我們什麼都有,就是沒有 Aaron..
..
..
還缺一個 Steve Bechtel.

沒關係!我們有大濟!我們有anmin :I_11:

anmin
2010-05-22, 05:25
個人不是偏樂觀的人, 對這個問題耍耍嘴皮可也

. 如果說 "只缺 Aaron", 好像說錯全在少年家的身上... 這應該不是大濟的本意.
. 那多拉一個人來當墊背.. 台灣攀岩館的老板兼教練好像沒聽說有幾個 5.13 的, 好, 墊背就是你了 XD~~ (如果硬要牽拖, 再多拉一個 "歐巴馬" 當墊背, 蓋今
上好泅水, 經費都蓋泳池去了)

其實仔細觀察這個 "Aaron13" 故事的元素, 看看台灣為什麼沒有 "a handful" 13翔

. 攀岩館有 5.13 的老板兼教練 (如前述), 還有 a handful 5.13 的同齡同好可交流
. 有夠多的人家會請人修剪庭院, 另一方面, 有夠少的少年郎在幫人修剪庭院, 還有, 還可以便宜買到二手三手的割草生財工具 (這點我真的不是開玩笑, 隨便問問私立高中大學老師就知道)
. 有 Aaron 朋友老爸的朋友把故事寫出來 (宣傳的力量也是很重要的)
. 故事沒提到, 但顯然很重要的, 有 Aaron 的老爸, 老媽
. 當然 最重要的還是要有 Aaron

所以可以推想, 13翔 比 Aaron13 又更難了.


修訂..
ㄚ國, michael, 乃坤,.... ㄚ, 越數越多, 我會被打死....

rainbowsix
2010-05-23, 00:51
大濟說的跟各位說的,在十年前就已經是這個樣了,我們當初就已經發現到如果想要靠這個"山岳協會",根本就分不到甚麼好機會,但是很荒謬跟詭異的是,山岳協會又不願放手讓我們獨立搞協會,但是又想控制攀岩的這些族群,以前我還曾經被登山的大老說過,登山是穿登山鞋還是攀岩鞋?所以,我對這些人已經看破了,如果各位想要創造新世界,那就搞一個屬於攀岩人自己的協會吧,統一就是這樣,不要抱怨,要抱怨,就獨立,做一個真正的攀岩人,擁有自己的協會跟主張,跟那些登山人徹底切割!

rainbowsix
2010-05-23, 00:54
我在十年前未能成功,希望各位能夠努力創造新世界,我最大的盼望就是能夠看到一個屬於真正攀岩人管理的協會可以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