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單個文章
舊 2009-12-19, 02:46   #1
大濟
攀言癌症患者
 
註冊日期: 1999-11
住址: Madison
文章: 689
大濟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討論]"傳統攀登"教練的資格認定、培訓

國內已由山協建立完整的運動攀登教練制度,但技術攀登的價值和技術核心 - 傳統攀登 - 其教練的資格認定、培訓等制度仍付之闕如。

國內已有不少同好經由國外訓練機構學得完整的傳統攀登觀念、技術並取得證照或文憑,現在仍有一些刻正在國外受訓。這些有心、有技術、經由國外認可的技術攀登人才何去何從?

推廣技術攀登包含(廣義的)傳統攀登和運動攀登。回顧過去國內的努力,不諱言太著重運動攀登(即人工岩場比賽),幾乎完全忽略了傳統攀登的推廣。十幾年來,運動攀登取代了傳統攀登,成了技術攀登的代言,最近速度賽又有凌駕難度賽、抱石賽,室內幾乎完全取代了戶外。運動攀登這樣發展只會越來越狹隘 - 有多少人能真正享受比賽的「結果」?比賽(如果只有比賽)對推廣的助益又有多大,即使是針對運動攀登?

傳統攀登不同。傳統攀登所以異於運動攀登就在它本質上具有較多的面向,而不是一昧的追求體肌力的極致。傳統攀登當然也要求體力,但同時也強調冒險性、創造性、知識性等等的配合,比較「好玩」。說真的,能爬上一條經典 5.9 傳統路線,回味無窮。比諸於爬上一條打好 bolt 的 5.9 ,這兩者「爬」的過程對攀登者的價值和意義是很不一樣的。

因為這樣,傳統攀登市場比運動攀登市場大。或者這麼說:如果不硬生生的區分傳統攀登市場和運動攀登市場(本來就不應該這樣區分),兩者是互補而不是互斥,傳統攀登市場應包含運動攀登,但運動攀登市場不一定能夠含蓋傳統攀登。傳統攀登市場比運動攀登市場有較多的包容性、多樣性,顧客也較容易得到滿足、比較死忠,傳統攀登所學也比較容易與別的戶外運動相結合,這都是不爭的事實。

世界的走向也是如此。君不見經過了運動攀登風起的80、90年代,傳統攀登現在又逐漸的佔上了很多雜誌的封面,很多一流的世界級運動攀登好手也開始從事更具挑戰性(甚至更傳統的)傳統攀登?而臺灣的走向卻正好相反?

臺灣攀岩界的走向,制度面扮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CBT到ABC教練及定線員制度把臺灣推向了極度的運動攀登,而且越來越邊緣化(只著重比賽),我們是不是應該停下來想一想,平衡一下,輕微的調整,貫注一些新血 - 也用制度面?

這就是一開始所提「傳統攀登教練的資格認定、培訓等制度」。但制度面永遠是複雜的,輕率建立的制度其結果往往與初衷相悖。因此這裡建議,臺灣攀岩界也許可以借重前所提到的那些有心、有技術、經由國外認可的技術攀登人才,他(她)們的所見所得,一齊摸索出一些大反向,然後從簡單的、可行性高的「小」制度開始著手 - 或者開始小幅度修正現存的制度。

總而言之,以前大家都認為集中有限的資源心力,專注於運動攀登選手的培養,是提昇臺灣攀登水準唯一的路。也許吧,這條路沒錯,但我們走得太早了 - 在某些條件還不能配合下,走這條路太快;我們也走的太絕了,完全揚棄了技術攀登的價值核心 - 傳統攀登。

如果我們可以重新認可傳統攀登的價值,也許吧,這等於是替已打下的運動攀登基礎注入新血以及新的挑戰,進一步整體提昇後者的量與質。

以上意見不一定對,歡迎討論。
大濟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