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單個文章
舊 2011-08-09, 03:00   #5
大濟
攀言癌症患者
 
註冊日期: 1999-11
住址: Madison
文章: 689
大濟 是普普通通的會員
感謝章醫生精準的翻譯以及影片提供。

看了影片,印象最深的是 - open-hand (open-grip,開放式抓法)- 兩個小朋友的動作全都是 open-hand,除了完攀點,沒有一個動作是例外。

Open-hand 不是本能動作;closed-hand (closed-grip,屈指式抓法 ) 才是。換句話說,open-hand 是教出來的。而且 open-hand 也才能加強、迫使全身作有效的動作協調訓練(尤其核心力量)。

我們都知道運動攀登、抱石和傳統攀登有一點不同。後者因天然地形可作推、擠、撐等動作,不須時時著重指力。但運動攀登以及抱石強調動態以及持續爆發力,指力就很重要,而這裡 “指力” 指的是 open-hand。

不習慣 open-hand,大概過不了運動攀登的 5.11,抱石過不了 V3,除非是大角度或天花板路線,可是有誰看過天然、或比賽的大角度天花板像有 5.11 或 V3 這種簡單到可以拉單槓的路線?

所以只要路線有角度,open-hand 就是運動攀登和抱石者必需的習慣和技巧,不會,又想爬稍難的路線,就邁向受傷之途。而小朋友越早學越好,讓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生理、心理上儘早適應真正也較難的攀登動作。

可是教小朋友 open hand 不容易,不要說小朋友,教大人都很難,一開始挫折感會很重,不但無法用力,而且明明我這樣(closed hand)抓的住,為什麼要求我抓不住(open hand)?不好玩!不玩了!教小朋友 open hand (有時還須讓家長了解)需要方法和耐心。以上僅提供同好參考。

由章醫生提供的資料,另一點也需要考量:教小朋友攀岩和教大人是不一樣的,而國內現行的證照制度能不能配合?

生理和心理上,大人會思考,了解自己體力極限,教練教的,大人會選擇、過濾、評量,然後 “合理” 的作適當配合。小孩子不會推理,教練怎麼教,他們就照著作,所以要教的好、教出正確的認知,教小孩教練的專業知識、實際經驗和攀登能力要求要比較高。

就像原文強調的,教小孩,不只是教動作,教學過程本身就是小孩認知攀岩的過程。我會補充:教小孩子,不僅是教小孩子,在很多情況下還得 “教” 家長認知攀岩,而很多家長是不會攀岩、不懂攀岩、甚至不能不想認知攀岩的。這樣子教攀岩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以國內教練證照制度而言,我懷疑那一級教練有這樣的專業和經驗素養。

先撇開教練證照制度不談,如果國內覺得推廣青少年攀岩已是迫不容緩,我會建議先整合現有的經驗和資源。縱橫臺灣東西南北:光合作用、Y仔Y、壽山國中、二水國中、風城、巴舒亞、Y17、內湖等等,都有訓練青少年攀登的經驗資源,問題是,迄今都是各自努力、各自摸索、各自為政(或者說自生自滅?),看不出有經驗累積或整合的跡象。臺灣不大,幾乎沒有地理隔阻,不利用此一優勢來累積和整合經驗資源是蠻可惜的。

回談國內教練證照制度,曾幾何時,臺灣的攀岩制度已經凌駕和掌控了攀岩觀念和本質,這是相當奇特的現象。青少年攀登是一個新領域,倒是希望能藉由這個新領域讓我們重新審視國內制度和實用性的複雜關係,就算是個人的另類思考吧!

此文章於 2011-08-09 21:52 被 大濟 編輯. 原因: X的!越改越不通順!是不是齒搖髮禿,腦袋也不清楚了?
大濟 目前離線   回覆時引用此篇文章